|
|
|
|
咨询师手记1:毁掉孩子的并不是手机 |
|
|
|
|
作者:灵通心理 发表日期:2022-10-10 阅读人次:220 |
|
|
|
|
|
总能看到诸如“A孩子玩手机,后因父母引导得法,使得曾经一度沉迷手机游戏,最后逆袭成功,考上大学;B孩子玩上手机游戏后,父母简单粗暴的做法加深了孩子的叛逆性,原先成绩优秀的孩子,因此颓废下去,终于毁了自己”之类的新闻。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孩子贪恋玩手机游戏,其实只是好奇心驱使,这种短暂的吸引,若是被父母强烈禁止,那么随着孩子的逆反心被激发,孩子就会出现情绪失控。如果父母正确引导,加以时日、辅以耐心,孩子真的可以戒掉。只可惜,父母用错了方法。越禁止孩子“不许玩”,孩子越容易中了“禁果效应”。 如果孩子爱上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父母该如何引导呢?
妙招一:抽时间,陪伴孩子 在孩子迷恋玩手机的时候,父母要是能抽出时间,多花时间来陪孩子。也许,事情就会出现反转。 小李同学喜欢玩平板,一个俄罗斯方块,他都能玩一上午。每个周末,小李就抱着手机,宅在被子里面玩。 小李妈妈看见后,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她买了电影票,每周末都陪儿子去看电影。然后,又陪着儿子去图书馆。几个周末下来,娘俩养成了习惯,小李逐渐淡漠了周末玩手机的念想。 青少年学生玩手机,一是生活“太无聊”了,二是学习压力大。不让他们闲着,给他们安排点感兴趣的事情去做,他们就会慢慢放下手机了。
妙招二:定规矩,适当惩戒 面对孩子玩手机,如果单纯说服教育不管用,父母可以适当地惩戒孩子。 比如,第一天孩子敢熬夜打游戏,那第二天就要没收孩子的手机,让孩子认罚。如果孩子按时睡觉,那第二天可以允许孩子玩一个小时。 以此类推,父母每次只需要对孩子,提出较小的要求。如果孩子完成不了,就适度惩戒。如果孩子完成了,就继续帮孩子制定下一步目标。比如,第一天孩子玩手机1个小时,那第二天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只玩30分钟。慢慢地,就可以戒掉手机了。这是心理学上的“系统脱敏”行为治疗方法的实践应用。
妙招三:树榜样,爸妈以身作则 榜样就是力量,父母就是孩子的标杆。 身为父母,如果手机不离身,玩得上瘾。这样,哪有资格去要求孩子呢?孩子根本不服气! 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个好表率,少玩手机,多陪陪孩子才好。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父母要让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父母管住自己的手,孩子玩手机的不良习惯,就会戒掉。 成就孩子成绩的“法宝”,其实就掌握在父母手里!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