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于幼儿小衔接的几个话题(4) |
|
|
|
|
作者:灵通心理 发表日期:2022-11-20 阅读人次:222 |
|
|
|
|
|
关注学习品质培养,促进家园有效衔接
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包含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等,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学习品质既包括兴趣、动机、坚持性与抗挫力、独立性、专注力、计划性等特质,也包括精细加工、深度理解、反思、批判、创造、想象等具体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可以引导家长科学认识学习的关键问题,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入手,做好幼小衔接。 世界学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趋势正在从关注“学什么”向“怎么学”转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不少小学低年级教师发现,那些抗干扰能力、专注能力和坚持性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学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而相反,那些注意力涣散、倾听能力较弱、情绪低落、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孩子,则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的问题。这些孩子中,不乏有提前灌输了大量小学知识的孩子,导致出现厌学情绪。 要形成有效的家园合作,学校可以尝试以下做法:一是开展有关专题讲座,促进家长对学习品质的了解和认知。二是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家庭观察,在此基础之上展开讨论。三是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体验幼儿的游戏和学习过程,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如何支持幼儿学习品质的形成。四是邀请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家长进行互动,引导家长用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即将到来的小学学习。五是通过家长之间、家园之间的研讨,梳理有效经验,帮助家长在支持孩子主动学习、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管理情绪等方面获得有效的支持策略等。 与此同时,幼儿园要与家长、社会合作,共同为幼儿创设和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和资源,使得幼儿能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并形成终身有益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
|
|